短短兩個多月,福喜“黑心肉”、臺灣地溝油,食品安全問題接連發生。食品企業紛紛開始給消費者打強心劑,推出自己的食品溯源系統。
9月25日,泰森食品(NYSE:TSN)在上海宣布啟動二維碼掃描食品安全追溯系統。消費者使用手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,即可獲得食品在農場和加工廠的信息,如養殖農場名稱地址、加工廠名稱地址、管理認證體系等。
泰森食品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李益銘稱,此次推出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,是公司內部一直使用的品管系統,為首次向消費者開放。目前該追溯系統只在上海地區推出。
9月24日,大成食品(3999.HK)在北京亦高調推出“食品安全全實名溯源系統”。
據稱,大成食品溯源系統內容涵蓋從農資、農場,到食品初加工、深加工的全過程。時間數據則涵蓋用料、出欄、加工、檢驗等時間點。人員可追溯到具體養殖人、生產廠長、品管負責人、獸醫等。
實際上,食品企業建立食品追溯體系并不新鮮。
早在2004年,國務院就發布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》,首次提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。此后,農業部開始在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8個城市開展試點。
不過,國內食品安全事件仍頻繁發生,食品安全溯源系統似乎并未給中國食品安全“加分”。
在一些大型商超中不難看到食品溯源的終端系統,但使用者寥寥。而企業建立的溯源系統,可追溯的信息亦有限,直接關乎食品質量的信息不易查詢。同時,建立一套完整的溯源系統成本不菲,并且,產品品種越多,溯源系統的成本越高。
有業內人士指出,食品安全追溯體系,重點落在安全上,但目前直接的作用是,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,便于找到問題發生的環節,鎖定責任主體,仍是一種事后“補救”。要保障食品的安全,根本還是要靠企業的良心和自覺性。
亦有觀察人士對食品溯源系統提出質疑。該人士指出,如果企業有兩套管理賬本,如福喜那樣,即使有溯源體系,消費者仍無法獲得真實的食品生產信息。
持有上述疑問的,恐怕還有龐大的消費者群體。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,國內食品安全信任就更加脆弱。
李益銘直言,中國食品生產現狀,使得食品安全比什么都重要,消費者有這種(查詢溯源系統)需求。他指出,目前來看,食品追溯系統在中國,主要作用是幫助企業跟消費者溝通,讓消費者主動了解企業產品信息。
在美國,追溯系統并不是企業跟消費者溝通的渠道,其作用是當流通環節出現問題時,可有效地鎖定風險,快速找到問題環節。前提是,食品安全本身是有保障的。
以上信息均有科信公司提供,更多關于:易拉罐灌裝機、飲料灌裝機、灌裝機、桶裝純凈水設備、桶裝水設備、灌裝設備、飲料灌裝設備、飲料設備的信息登錄www.hnxjt.cn 查看!
|